律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1 17:01:12
律动教学反思

律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律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律动教学反思1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

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律动教学反思2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本节活动《我的身体会唱歌》主要是让幼儿充分了解声音无处不在,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发现制造声音是多么的简单,但却特别的有趣。

活动开始,我就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从最熟悉的身体出发,探索会发出声音的部位,并体验声音的异同。虽然这个环节我没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却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探索,他们都很兴奋地寻找着发音部位,找到一个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脚交替踏地,用嘴发“P”的声音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硕硕在回答问题时说腿能发出声音,原来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贝贝说头发也能发出声音,结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来他是用手摩擦头发。还有我们班的楠楠做出小时候妈妈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几下“啊吧吧”的声音,引得孩子们大笑一场,随后也跟着做了起来。

接下来我出示了几张节奏卡,让幼儿把刚才在自己身体上找到的声音和动作有节奏的进行练习,幼儿都非常的喜欢,参与在其中,虽然有的小朋友还没有跟着节奏的节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们的高兴劲儿,都能热情、积极的投入在活动中我也觉得很高兴。最后环节,我准备了一首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在让幼儿把“身体的声音”变成一首歌时,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在请了几个小朋友表演之后,发现他们都是用同一个动作来完成一段音乐。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后我进行了示范,使用了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演奏音乐。既重新感受了“身体音乐”的美妙与神奇,又对接下来幼儿的表演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同的声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尝试到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儿会发现制造声音简单、有趣。活动结束后,我还是播放着这段音乐,让幼儿尽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儿高涨的情绪告诉我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也让我认识并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则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主动,表现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律动教学反思3

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不断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它在根本上服从音乐指导。通过体态律动可以对多种感官提供强有力地影响和刺激,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和热爱音乐。同时,音乐的节奏和力度表现,能够在人体运动、肌肉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表现,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载体,把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作为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体态律动教育存在着广泛而巨大的潜力,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应能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下面,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1、体态律动在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时值中的运用

音乐课中节奏时值的掌握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是一个难点,在以上这一活动中,首先学习音乐的载体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唤醒儿童的音乐家意识和音乐本能。另一方面,在游戏中老师在宽松的活动秩序和气氛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个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被指导者,这样对提高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事实证明,通 ……此处隐藏7327个字……不足:我抛出的一些问题,到最后并没有解决,如我在欣赏音乐前提问孩子们:“听听看,这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但是最后我只是强调孩子们这段乐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中间不一样的这种ABA的音乐结构。还有,活动中我的声音比较高,其实有的地方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代替。另外,我在提问时礼仪表现还不够,有时一不注意就会用手去指孩子。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对于作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来说,能够敢于尝试有难度的课,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尝试和挑战,在磨课的过程中更是我学习、前进的过程,更是谢谢师傅对我的鼓励。

律动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3、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活动准备:

1、音乐、音响设备

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

活动过程:

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

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

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

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那会不会排其他队形呢?大,考吧、幼师,网出,处!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三、变换队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看,这张队形示意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先是"一横排",再变成"圆形",那刚刚做的2个动作哪个更适合换队形呢?好,我们来试试看,哪组演员先来挑战?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换动作呢?

出示新的队形变换图,边换动作边换队形。

师:好,再请一组小演员上来,记住,要换动作变队形哦!

师:你们还想换什么动作呢?(再请一组)师:小演员们可真厉害,跳的舞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参加舞会吧!

活动反思: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通过活动我有许多感受,回想课堂,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记下。

一、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1、音乐的选择。音乐活动中音乐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参中设计的音乐有四段,我仔细听了这四段音乐,觉得四段音乐区分不太明显,对孩子来说欣赏起来有难度,于是我从网上找了一下,把音乐设定为三段。三段音乐描绘了三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音乐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慢慢睁开了眼睛,洗脸、找吃的……开始一天快乐而忙碌的生活场景;第二段音乐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狮子来了,小动物们纷纷逃跑,躲藏的画面;第三段则描述了狮王走后小动物们又汇集到一起,跳起了快乐的圆舞曲,情绪转为活泼欢快。音乐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个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准备。这个活动之所以能比较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是道具的准备。在活动前,我发了一个通知,请爸爸妈妈协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个动物头饰,并让孩子模仿该动物的动作。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的角色意识非常明确,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气氛特别活跃。

二、活动中的循循善诱

刚播放第一段乐曲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乐的光芒,是孩子们在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首曲子。在倾听的时候,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澜一下,让我的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孩子们静下来,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赏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时孩子们更有把握。这个音乐活动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种途径使幼儿参与其中,主动地听、说、想、看、做,尽量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积极思维,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积累和丰富新经验。

活动在快乐中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幼儿的每一节课,都饱含了我们老师的心血,都有我们企盼孩子得到快乐、得到成长的美好愿望。成功的课很重要,但是觉得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快乐,我开心。

律动教学反思15

新课改给我们舞蹈课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生机,同时也给我们舞蹈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驱使下,我尝试着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了《幼儿律动》这课。

我自觉得这算不上一堂非常完美的课,但这节课的结尾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思考: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表现自己,去创编舞蹈动作。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感受律动动作”的环节,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争着抢着说自己所知道的对律动定义的描述。同学们已置身于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加上在同学们学习律动组合的时候,我一边放着《转动手腕》和《摆头伸脚》的歌曲,这使学生对律动组合动作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一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在前面引导着,可这一开头给后面的“律动组合创编”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和领会作用。后面的内容可说是水到渠成。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学生的表现创编那个环节,我给学生限定了两首非常简单的律动组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律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