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06 13:53:11
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心得体会1

当写下主标题的时候,自我感觉今天的话题似乎有些过大了,但再写下副标题时,我觉得必须这么写,唯有这样,方能激起家长和孩子们的共鸣。

经常有家长朋友问我:“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刷题是不是一定能让数学有进步?数学成绩就会有提高?”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对家长们说的,要理清两个概念,数学与数学成绩不是同一个概念,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而数学成绩只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标准,甚至有时还不能算是最恰当、最合理的衡量标准。再回过头来谈刷题问题,刷题对于提高数学成绩有没有提高呢?理论上说肯定是有一定的效果,有些学生就从刷题中尝到了甜头,通过刷题,见识过了大量的题目,可能在某次考试中正好考到了,成绩的提高自然也就成为了必然。可我想说的是,通过刷题的方式来提高数学成绩并不太可取,先不要说高考、中考这种大型的考试,就是目前我们全区的统考试卷也正在逐步推进选取改编题、原创题,想通过刷题的方式来碰到原题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小,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是概率为0的事件。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分数的提高和数学的进步并不是一码事,有家长肯定会问,我们孩子的数学分数提高了,难道还不是数学有了进步吗?家长们,考试分数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答题状态等等,分数有时很具有偶然性,不能简单地就从孩子的数学分数上来判断数学的进步,你要看孩子是不是从心底萌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上是不是学会思考、归纳、总结?我以为,这才是数学学习的本质。

一直以来,我并不希望我的学生去刷题,因为我个人就不喜欢刷题,我总认为,刷题会让学生误入歧途,错误地以为学数学就是刷题,把对数学仅存的那么一点兴趣全给抹杀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说过:“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在小崔眼中,数学竟是如此的不可爱、不可亲、不可近,其实那是对于数学极不公平的评价,数学真的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并非是想象中的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谓是分分钟的事儿,动不动就可以建一个题库,数学题目是浩如烟海,仅靠刷题不去思考、归纳、总结,能刷得完、刷得尽吗?刷题是以牺牲休息时间为代价,牺牲健康为代价,这样的付出与回报等价吗?题海茫茫,回头是岸。

工作至今已有23年,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教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数学?我的学生若干年后想起数学,是不是也如小崔所形容的那般痛苦,如若那样,就算考出再高的数学成绩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获得相关的知识,赢得更高的分数,终极目标应该是为未来发展、终身发展服务的,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的精神和思维方式,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智慧,从而提高思维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当前,教育的评价并没有将若干年后孩子们的“幸福与否”纳入评价视野,任何对学校、教师的评价、评比都是立足当下的,都是短视的,而且往往是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无力去改变教育的评价机制,但我可以改变我自己,我必须要沉下心来思考数学能给我的孩子们当下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沉淀,当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多年,再来看看这些我曾经教过的学生,我教给他们的数学在他们的身上又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迹?

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了“听说读写看画”课程。起初,听、说、读、写、看、画并非是同时提出来的,也是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慢慢累积起来的。

早在20xx年,那会儿,我还在姜堰区实验初中工作,我就在所教班级试行学生小讲台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放手让学生讲。我教的学生毕业后,反馈给我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非常喜欢,教学的效果也非常好,这就更坚定了我做下去的信念。

与学生小讲台同期进行的就是指导学生写数学论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归纳、总结,学生的写作热情比较高涨。特别记得一个叫“李秋韵”的小姑娘,还专门送了一本她写的数学小论文集给我,这个小姑娘不仅自己爱思考,还发动家人一起探讨数学难题,她对数学的那份热爱和兴趣远远超过其他学生。就是这个小姑娘,初一时参加时代数学报组织的数学文化节活动,荣获一等奖,被邀请去南京参加时代数学报组织的夏令营活动,也正是这个小姑娘,让我更加认识到写数学文章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后来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让我对倾听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真实的倾听,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更是师生之间互相“倾听”生命内在生命尊严。倾听不仅仅影响孩子们的当下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的未来生活有着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倾听能力的人,才可能会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合作。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种习惯,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有段时间,思维导图红遍大江南北。我学习了以后,发现这对于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很有帮助,我就尝试着指导孩子们画。思维导图是个有点玄乎的名词,感觉和脑科学很有关联,我和我的孩子们所做的一些实践与之还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就把我们画的称为知识树。之所以当初命名为知识树,觉得比较适合初中的孩子,更何况叫什么不重要,关键看内容。学习完每一章节,我都会指导学生去画知识树。有时候在学习某一节内容时,我也会让学生以知识树的形式来归纳、总结,这样更有利于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脑海中形成最清晰的记忆,而不是像一盘散沙。针对学生每一章画的知识树,我们还专门设有知识树的颁奖和传递仪式,每章的知识树,我都会和学生一起,挑选出6—8名一等奖,8—10名二等奖,10—12名三等奖,挑选的标准先看知识涵盖的范围,再看整个知识树的分布以及画面的色彩和美感等等。对于获奖学生,我们还会颁发奖品,奖品从何而来?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些画得不认真的自然就是奖品的贡献者,通常一等奖是价值五元左右的小礼物,可自己手工亦可去买,二等奖是价值3元左右的小礼物,三等奖是价值1元左右的小礼物,如果所有同学的知识树都画 ……此处隐藏21345个字……因为不学习就跟不上现在孩子的想法了。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第一要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一定要按照一定顺序来观察,切忌乱指乱说。第二当学生汇报想法的时候,教师要指导,要示范。如本节课,“我是把谁和谁分在一起的,因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谨性。第三引导学生尝试回顾学习,“闭上眼睛,想想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数学心得体会14

20xx年12月1日初中数学优质课展示活动在金坛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2天时间由各位优秀数学专家展示的几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专家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初中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

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专家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参加这次展示课的专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专家们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专家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并且老师们出手一笔清秀的字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等。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这次上课的专家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心得体会15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